图片
炼己:修炼自己
还虚:指炼神还虚,又称上关,指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。神返回到了虚无的大道怀抱。道教内丹修炼家多用“○”表示“虚无”,即抱元守一,一切入于虚空之中,一切圆明,返本归根。
伍守阳,原名阳,字端阳,自号“冲虚子”。江西南昌县人,龙门派第八代弟子,为明代后期著名内丹家,内丹清修派的集大成者。伍氏主要著作为《天仙正理直论》、《仙佛合宗语录》。本文为AI翻译,仅供参考。
炼己直论第五(节选)
【原文】
冲虚子曰:诸圣真皆言,最要先炼己。
谓炼者,即古所谓:
【译文】
冲虚子曰:
诸位圣真(历代仙真)皆言,修行最关键的是先要“炼己”。
所谓“炼”,即古人所说的:(以下六条)
【原文】
苦行其当行之事,曰炼;
凡证道所当行之事,或曰事易而生轻忽心,或曰事难而生厌畏心,如是不决烈则不能成金丹神丹。
必当勤苦心力,密密行之,方曰苦炼。
【译文】
刻苦践行应当做的事,称为“炼”。
但凡是证道必须践行的事,有的看似容易而让人产生轻忽之心,有的看似困难而让人产生厌畏之心。如果不果断勇毅地去做,就无法成就金丹、神丹之道。
必须勤苦用心,细密地践行,才称为“苦炼”。
【原文】
熟行其当行之事,曰炼;
当行之事,如採取、烹炼、周天等,炼精、炼炁等。
或行一时,而歇一时二时;或炼一日,而间一日二日;工夫间断,则生疏错乱,如何得熟?
工夫必纯熟,愈觉易行而无错。
必时时日日皆如初起一时,密密行之,方为熟炼。
【译文】
熟练践行应当做的事,称为“炼”。
应当做的事,如采药、烹炼、周天运转等炼精、炼气的功夫。若修行时做一时停一时,炼一日隔一日,工夫间断则会生疏错乱,怎能达到熟练?
工夫必须纯熟,才能愈发觉得简易可行而不出错。
必须时刻每日都如初始时那样,细密地践行,才称为“熟炼”。
【原文】
绝禁其不当为之事,亦曰炼;
不当为者,即非道法而深有害于道法者。
如炼精时,失于不当为之思虑;道以思虑为之障,而不可望成。
炼炁时,息神不定而驰外向熟境,亦障道而忘进悟深入。
当禁绝之,而纯心以为炼。
【译文】
坚决禁止不当做的事,也称为“炼”。
不当做的事,即不符合道法且对道法有深切危害的事。
如炼精时,生起不当的思虑,修道以思虑为障碍,若不去除就难以有所成就;
炼气时,心神不定而驰向外部熟习的境相,这也会阻碍道业而使人无法精进悟入。
必须禁绝这些,以纯一之心修行。
【原文】
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,亦曰炼;
道成于志坚而进修不已。不精进则怠惰,不励志则虚谈。
然志者,是人自己心所之向处。
心欲长生,则必炼精,向长生之路而行,求必至长生而后已。
心欲成神通,则必炼炁化神,向神通路上而行,求必得神通而后已。
此正所以为炼也!
【译文】
精进励志而务求道业必成,也称为“炼”。
道业成就于志向坚定且进修不止。不精进则会怠惰,不励志则流于虚谈。
然而“志”,是人的内心所向往之处:
心想要长生,就必须炼精,向长生之路前行,一定要达到长生才罢休;
心想要成就神通,就必须炼气化神,向神通之路前行,一定要获得神通才停止。
这正是“炼” 的真正含义!
【原文】
割绝贪爱而不留馀爱,亦曰炼;
凡一切贪爱富贵、名利、妻子、珍宝异物、田宅,割捨尽绝,不留丝毫,方名万缘不挂。
若有一件挂心,便入此一件,不入于道;
故必割而又割,绝而又绝,事与念割绝尽,而后可称真炼。
【译文】
割弃断绝贪爱之心而不留下丝毫余爱,也称为“炼”。
大凡一切对富贵、名利、妻儿、珍宝异物、田宅的贪爱,都要彻底割捨断绝,不保留丝毫,才称得上“万缘不挂”。
如果有一件事挂心,心念就会陷入其中而无法入道;
因此必须割了又割,绝了又绝,将事务与念头彻底割绝,而后才可称为真正的“炼”。
【原文】
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,亦曰炼。
凡世间一切事之已学者、已知者、已能者、已行者,皆曰旧习。
唯此习气在心,故能阻塞道气,必须顿然禁止,不许丝毫染污道心;
所以古人云“把旧习般般打破”,如此而后,可称真炼。
【译文】
禁断制止旧有习气而完全不沾染,也称为“炼”。
大凡世间一切已经学习过、知晓过、能做的、践行过的事,都称为“旧习”。
正因为这些习气存留在心中,所以会阻塞先天道气,必须猛然禁断制止,不允许丝毫染污清净道心;
因此古人说“把旧习般般打破”,如此之后,才可称为真正的 “炼”。
最初还虚第一
【原文】
大和问云:“《直论》中言:'炼己先务,有当禁止杜绝之端。’
又言:'不炼己,有难成玄功之弊。’可谓详言炼己之要矣。
昨又言:'最初炼己,不过导其入门,仍要还虚,方入阃奥。’
敢请还虚之理何谓也?”
【译文】
大和问:“《直论》中说:'修炼内丹(炼己)首要任务,在于禁止杜绝不当的行为与心念。’
又说:'不修炼心性(炼己),难以成就玄妙的丹道功夫。’可谓详细说明了炼己的重要性。
昨日又听您提及:'最初的炼己不过是引导入门,最终仍需达到还虚的境界,才算进入丹道的深奥境界。’
冒昧请教,还虚的道理究竟是什么?”
【原文】
曰:
儒家有执中之心法,仙家有还虚之修持。
盖中即虚空之性体,执中即还虚之功用也。
惟仙佛种子,始能还虚尽性,以纯于精一之诣。
【译文】
答:
儒家有'执中’的心法,仙家有'还虚’的修持。
'中’即是虚空的本性本体,'执中’即是达到还虚的具体功夫。
只有具备仙佛根器的人,才能通过还虚来穷尽本性,达到纯粹精一的境界。
【原文】
若夫人心,则戾其虚空之性体,冲冲不安,流浪生死,无有出期。
故欲修仙体者,先须成载道之器。
欲成载道之器,必须尽还虚之功。
【译文】
至于普通人的心念,早已背离了虚空的本性,躁动不安,在生死轮回中流浪,没有出离的期限。
因此,想要修炼成仙道本体,必须先成就承载大道的根基。
想要成就承载大道的根基,必须圆满完成还虚的功夫。
【原文】
虚也者,鸿湾未判以前,无极之初也。
斯时也,无天也,无地也,无山也,无川也,亦无人我与昆虫草木也。
万象空空,香无朕兆,此即本来之性体也。
还虚也者,复归无极之初,以完夫本来之性体也。
【译文】
所谓'虚’,是宇宙混沌未分之前,无极的初始状态。
在那个时候,没有天,没有地,没有山川,也没有人类、自我与昆虫草木。
一切现象都是空寂的,没有任何征兆,这就是本原的本性本体。
所谓'还虚’,就是回归到无极的初始状态,以完成本原的本性本体。”
【原文】
曰:“然则何所修持,始尽还虚之功也?”
【译文】
大和问:“既然如此,需要通过怎样的修持,才能圆满完成还虚的功夫呢?”
【原文】
曰:
还虚之功,唯在对境无心而已。
于是见天地,无天地之形也。
见山川,无山川之迹也。
见人我,无人我之相也。
见昆虫草木,无昆虫草木之影也。
万象空空,一念不起。
六根大定,不染一尘。
此即本来之性体完全处也。
【译文】
答:
还虚的功夫,关键在于面对外境时不起分别心。
因此,虽看见天地,却不执着于天地的形相;
看见山川,却不执着于山川的痕迹;
看见他人与自我,却不执着于他人与自我的分别相;
看见昆虫草木,却不执着于昆虫草木的影像。
一切现象皆是空幻,心中不起任何念头。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(六根)全然静定,不沾染丝毫尘俗杂念。
这就是本原的本性本体完全显现的状态。
【原文】
如是还虚,则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
顿证最上一乘,又何必修炼己之渐法也哉?
佛宗云:'无根光中常自在。’
又云:'一念不生全体现,六根才动被云遮。’合此宗也。
【译文】
如此达到还虚之境,便能悟得过去心不可追寻,现在心不可执取,未来心不可期待。
瞬间证悟最上乘的道法,又何必依赖炼己的渐进之法呢?
佛宗说:'在本自清净的光明中常得自在。’
又说:'一念不生时,本性全体显现;六根一旦躁动,本性便被乌云遮蔽。’正是契合此宗的修持要旨。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明利配资-十大股票软件-配资实盘开户-实盘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